保险杠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保险杠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水稻地里有群鸭子卫兵沃森花

发布时间:2020-10-18 19:48:19 阅读: 来源:保险杠厂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流传久远的唐诗形象道出了农民种田的艰辛。随着时代的变迁,稻谷的插秧、收割从以前的人工化走向了今天的机械化。

一粒米,从插秧到入口要经过几道工序?机器收割与人工收割,有何不同之处?带着这些问题,沧浪实验小学的新蕾小记者们前天来到了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豹团网的本地大米直供基地——甪直澄东村和位于甪直古镇的万盛米行,亲历一粒米的成长旅途,也见证了稻谷从传统式“人收”到现代化“机收”的百年变迁。

走到田间去

水稻地里有群鸭子卫兵

“妈妈,稻谷是插在地上?还是种在水里的?”“是和书中写的一样,是黄色的?”对于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来说,稻子就像是个谜。我们的车子一到达目的地,小记者们就飞奔进金灿灿的田里,和田间的水稻来了个亲密接触。

“快来看呀,那边还有鸭子,扑腾扑腾的,实在有趣。”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起来,大伙又一股脑地追赶起鸭子来。“为什么水稻田里会有鸭子呢?”四年级的陆真言的这个问题,一时把大家给难住了。“鸭稻共养,这样种出来的有机水稻才更让人放心呀。”一旁,澄东村大米直供基地的技术员钱大荣解释说,鸭子在稻田里养殖,鸭粪便会在田里积起一层厚厚的有机质,这种丰富的有机质能直接转化为肥料,水稻就不用施化肥啦。另一方面,鸭子还会在稻田里吃害虫,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这样种出来的有机大米,品质非常好。“除了鸭稻共养,旁边那块地是虾稻共养,就是你们平时吃的小龙虾,都是原生态生长出来的呢。”

“我突然想起了一篇课文,《小稻秧脱险记》,就是本学期学的内容呢。”三年级的高铭兴奋地开始向身边的小伙伴讲解起来:“说的是杂草把小稻秧围住,和小稻秧抢营养的故事。现在可好,有了鸭兵虾将的保护,小稻秧就不怕了。”说完,在小伙伴的嬉笑声中,向另一亩田跑去。

一粒米的历程

见识机械化作业的威力

稻田里,孩子们抓起一把水稻研究起来,每天吃到的大米是如何种出来的?可能是看出了小记者们的疑惑,技术员钱伯伯干脆拿来了一张示意图,在田里就给大家普及起了大米的种植过程。“种水稻可不简单,买种子、育苗、栽种、除草、收割、脱粒、轧米、烘干、碾粒、装袋等等,前后得十几道工序。”他说,以前人们种植水稻,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耕田、插秧、收割“三弯腰”是种稻人最苦最累的重头活。可是现在,全都是机械化操作,既省时又省力。

“你们脚下站着的40亩地,如果是人工种植,每人一天只能收割1亩,用机器6个小时就能全部收割完了,同时还能完成脱粒。”小记者们朝钱伯伯手指的方向望去,正好有一台收割机在作业,车子开过的地方,原本高高矗立着的稻穗立即被夷为平地,稻谷被吸进了机器里,杂草则被“吐”出来,然后通过机器的传输带将稻谷装上拖拉机,运往粮仓。

小记者们一路追到粮仓,还没进入工作车间,记者就听到轰鸣的机器声。稻谷在机器中经过8小时烘干,再次被运送到另一个车间。只见工作人员将烘干后的稻谷铲入流水线的入口,稻谷被吸入机器后脱皮,再经过打白和分拣,透明晶亮的大米就呈现在大家眼前,这就是俗称的“新米”,然后再被传送到包装机上进行包装,几道工序一气呵成,令小记者们眼界大开,摸一摸身边包装好的精品大米,“嘿,这一袋大米还是热乎乎的呢。”

站在古镇河埠

寻迹叶老笔下的万盛米行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著《多收了三五斗》里描写的热闹景象。来到甪直,自然一定要去叶老小说中的万盛米行探一探。

如果说刚刚看见的是农业耕种的现代化,那么在万盛米行,记录的就是稻谷种植的百年历史。

“万盛米行是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站在这大门前,有没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在导游的指引下,小记者们走进这家店铺,穿过院子来到“耒耜堂”,堂内陈列着江南旧式稻作农具和加工谷米的器具。“靠着这些工具耕田、插秧、收割,一天弯腰耕种上千次,原来农民伯伯那么辛苦。”看着墙上的照片和工具介绍,五年级的邹嘉卉小声嘀咕着。

“你们今天早上看到的脱粒,是由机器来完成的。在民国时期,脱粒是用一种梿橄打,把稻放平在场上对准稻穗打直到它们脱落下来算完成,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稻谷脱粒办法……”听到导游的讲解,小记者们赶紧拿出纸笔,认真记录起来。这么多的木制农具,有的磨得光亮,有的裂痕斑斑,尽管时代久远,却真实地展现了我国农耕悠远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的踪迹。

粒粒皆辛苦

亲历了才会有的深刻感悟

参观完“耒耜堂”,靠近正室的木长廊处,石制磨盘和长长的水车,吸引不少小记者一试身手。两手抓住杆子,两只脚小心翼翼地放到水车上,一脚一脚用力地踩。“嘿,它真的动起来了。”五(8)班的杨昊州兴奋地叫喊,可是渐渐地,力气没了,脚下的水车越来越重,一打滑,踩了个空。“踩水车太累了,我再也不踩了。”一旁的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踩这么一会就累了,古时候,农民伯伯为了种粮食,要踩上半天一天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真的是‘粒粒皆辛苦’啊。”短短半天的时间,这是小记者们发出得最多的感慨。

看了大米的收割、生产过程和农民耕种的辛苦,大伙吃起中饭来变得特别香。“饭很香,有嚼劲又很软糯。”爸爸妈妈直夸甪直大米好吃,不少小朋友似乎经过刚才的劳动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吃了一碗再添一碗。

“到了这里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让他吃饭总有浪费的时候。”一名参与活动的家长卢女士说,现在,家里的小子竟然也跟妈妈说要“光盘”了。看来,参加一次“新蕾”小记者活动的体验,比平时父母千百遍的说教有用多了。更多最新三农资讯,请关注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中国农药第一网。

治腰肌劳损多少钱

治疗癫痫的医院哪家好

南京治银屑病专科医院

专业治肾病地址